作者:陆征
本文为个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及作者,谢谢。
三个故事,真实发生,借题发挥,一起同看: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我有一位朋友,擅长八字风水,尤其对一些特别的事物有特别钻研的精神。
有一天,突然告诉我,他可以凭借生辰推断女子容貌以及罩杯大小。秉承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决定考验他一番,拿出八个女子生辰,让其判断程度。为了让结果尽量客观简化,我们将容貌分为好、中、差三个档次,将罩杯分为了A、B、C(大于C的划入C中)三个档次。
结果是,8测8中,更有甚者,一些人朋友还进一步细分为中上(容貌),C+、B-(罩杯),误差仅仅是半个罩杯之间。一时惊为天人。
简单的道理是,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得出,不必再去被健身教练忽悠了,胖瘦好改,罩杯难调。
深入联想,那就是人是有一些客观的天赋的,这些天赋固然能够后天得以改善,但是终究有所限度。比如天生对数字头疼的你非要让他做数学家,天生坐不住的人你非要让他做科学家,不仅难有所成,是否会被同行贬低羞愧致死,也是难以预料的。
因此,做人要善于发现所长,更要明确所短,与其遵守木桶原理,补短,不如把那根最长的伸出去,够到最深的地方。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两位产品经理朋友A和B的抱怨。
A的公司是技术导向的公司,大领导是技术范儿。A新招来一个小兵C,C很能说,做人乖巧。但是实在是动笔能力太差,逻辑思维不强,无论A怎么教育,始终难以把逻辑图绘制的更有逻辑。大领导更是看不过去,拍板,C被拿掉。A白白浪费了几个月心血,A结论是,C这种人天生不适合做产品,没发展。
B的公司是销售导向的公司,大领导是营销精英出身。B的领导D,按照B的形容,就是一个大忽悠,特别擅长跟大领导聊天,每次都相谈甚欢,思路深得大领导赏识。但是从来没有写文档的习惯,做事情天马行空,全凭借一张嘴跟技术聊需求,让B负责擦屁股。这里,B是产品经理,D是产品总监。B的结论是,D小人得志,自己明珠暗投。
其实,我们抛开错综复杂的背景不谈。就可以发现,C和D其实是一类人,能力素质基本相当,但是前者就是不适合产品的被开除人员,后者就是实权人物产品总监。
可见,很多人在定位岗位时候,最喜欢标准化与量化,是很死板的做法。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强调某某职位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没有就不行,什么样特点的人根本在这个职位上没发展混不开云云。这样思路的老师教出来的都是笨学生,这样思路的岗位定位只能是被现实一次次震惊。
同样职能,不同含义,不同定位,和公司整体文化与高层习惯方式有关。上述A与B的公司,都还是业内比较不错的公司,可见存在即有其合理。
因此,在第一个故事总结基础上。当你发现了你的优势之后,不要被所谓的职业门槛所吓倒,当你深入其中,会发现万事皆有可能。同样的职位,不同的操作手法,都有可能成功。
第三个故事,是一个猎头跟我分享的“奇特”经历。
这个猎头说,最近某行业知名公司寻找一产品线leader。其公司作为承接方,推了一个资历背景皆不错的人。于是乎,总监、人事等等诸方面试皆皆大欢喜,只剩最后一步高层领导拍板即可。一般来说,高层拍板都是走过场,故此大家认为必然录用无疑。
哪知面谈10分钟,一点其他问题没有问,就一个问题,将已经等待庆祝的候选人直接送出局。众人皆迷惑不解。
猎头反复侧面沟通,才了解到高层问题是:既然你如此胜任这样一个职位,为什么会在前一份工作中,在你并无明显失误的lead情况下,却让整个公司最终决定不到半年就撤掉你这个新项目?
后来才发现,此高层有过自己开辟公司,被以前老东家和谐掉,不得已回归赋闲的经历。此次来到这家公司,本着就是要证明自己,将项目推上新高度的。谁知道来了这么一位能力出众、做事无重大缺陷,却生生把上个项目夭折的经历。如果你是这个高层,你难道不会想,这个人不会是专门来把我的项目作为第二个祸害的吧?宿命也罢,迷信也罢,你不信,当高层的都信。
很多人看了可能会为此候选人报冤枉,但是其实真的并非是莫须有的罪过。就算不是能力问题,那一定是眼光问题。作为这么一个职业人典范,你怎么会选择一个如此战略诡异、耐心有限的公司作为发展的一站?你是看重的虚名,还是深入的分析过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你是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还是更加关注长远的发展?
因此,最后一个故事,表明:当你找到优势,勇敢进场之后,你的眼光和你的持续探索独立思考精神,决定你职业的持续性与高度。一个仓促选择造成的污点,可能让你的职业生涯面临深刻的质疑,位置越高,越是如此。除了眼下的薪水,公司的名头之外,你是否看明白了项目的可行性与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你是否能够确定你在这个新地方可以有机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或至少证明你的价值?你的大领导们是否有耐心有机会去做这件事情,你的同事们是否具备了相应的实力与储备?你将来迎来的是mission impssible还只是足够的挑战而已?你是否已经开始用过往的经验来指导一切,用外在标准来取代自己的独立思考精神去判断可行与不可行?等等等等。
三个故事,随便引申一下。既然是故事,每个人的理解都可能不一样。欢迎告诉我您的理解。
最后用乔布斯那句已经流行深远的话,拿出来与职场人共勉: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还没有评论。
您必须 登录 后才可以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