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无线泛舟–陆征的博客

移动互联网从业者,移动终端钻研者,行业观察者与实践者。欢迎同行邮件交流:luoluorain#sohu.com

垄断

移动MMarket:中小开发者请止步

作者:陆征

本文为个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及作者,谢谢。
受某位朋友鼓动,希望我也评价一下移动最近的Mobile Market。因为一些渊源关系,我本来不想谈什么。但既然都问到,那还是随便说两句。

其实,我要说的,一些业内评论者已经用一句话替我概括了:这不就是个百宝箱升级版么。

无论你在技术上如何创新,只要是运营商主导,各个管道被长期把持着,也无法真正打开迎接个体户的大门,让MMarket成为Apple App Store那样的梦想乐园。因此,只提醒一些较为理想化的技术导向的兄弟们,别激动,该干嘛干嘛去吧。

相比之下,谈论MMarket在技术上是否成熟,能否成功,是没有意义的。我只说:只要运营商希望它成功,它就一定会“成功”,无论技术上面临多少问题。因为,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于技术之上。王建宙董事长已经高度期待了这个项目,不知道写没写入移动KPI考核指标,但是理所当然的,必须成功。

我们今天,只讨论必然成功后的情况。无论你是对MMarket怀着善意也好,怀着恶意也好,希望它失败也好,希望它成功也罢,只要你没有足够的资本,它都和你无关。道理很简单,又是一些简单的数学题。

我是怀着善意的,所以我假设它成功,如同彩铃一样成功。也就是说,排行榜上前十位的APP,那么至少每个月平均下载量10w+。而假设这些APP的平均价格是5块钱,那么一个软件就是50w收入,移动按照猜测,拿走50%,你还有25w。假设你是一个中小开发者,相信我吧,当你拿到这么多钱的时候,你距离一分钱挣不到已经没几个月了。

互联网业内最善于资本运作的陈一舟先生告诉我们,技术壁垒在互联网内不存在。你能做开心,我就山寨开心。那么,你认为一个手机APP软件,真的技术壁垒高到比开心还高么?有那么高技术壁垒,你早应该拿着上市了!
因此,第一招叫做迅速山寨化。别谈版权保护,这在中国当前形势下不现实,就算你几年后真胜诉了,你最后拿的那点钱还不够你耽误青春的损失费。APP鱼龙混杂,而且功能还真是差不多,而且又是预先付费,能给用户展示的东西有限,难免被分流。此乃第一步。

随后,第二招叫做砸到地板价。我认为我们自己的软件就值1块钱,因此我们定价1元。这下好,功能差不多,就算小有差距,价格便宜80%,你说用户选择谁的。没办法,你只有跟进,5块钱变成1块钱,收入缩水80%。当然,这只是小试牛刀,厉害的在后面。

第三招,叫做自消费冲榜。我在之前一篇文章已经谈过自消费了,这里不再解释。有需求请翻阅《自消费:SP天才想法精神永存》。这里介绍一个自消费变种操作的方法。这个方法很old了,知道的同学们就一笑而过吧。

前提是我们都要清楚,手机这个玩意儿,具有高度的封闭性和视觉限制性。它不像PC越做屏幕越大,一篇放很多东西,随便翻页很容易。手机就那么大地方,显示内容有限,用户操作起来也不如PC顺手。因此,在这个前提下,原本就有从众心理的用户,更加依赖各种排行榜去寻找。而就像搜索引擎,最关键的是前几页的结果一样,各种排行榜,特别是在手机上的,也就是前三页决定胜负。

那么好,方法就有了。

继续刚才的例子引申,某大公司拿到了上月的软件下载数字。发现排行榜前十位的APP平均每月被下载10w次。因此,理论上,当某APP进入前十的时候,定价5元,就应该有25w的收入。那么好,我们就自己花钱,利用早已形成默契的手机群发公司,进行自己APP的冲榜操作。既然10w下载可以上月榜,那我就自己顶我自己。那么,10w下载的代价是50w人民币,但是别着急,移动会返还我25w,我就只花费了25w。再加上这个过程中,日榜单的变化,也会帮我引来其他真实消费者。很有可能,能挣个5w。这样,我这个月亏损20w,但是别忘了,由此带来的是在下个月的榜单上,我的APP已经冲到了前十位乃至前几位。那么,我下个月在理论上,稳赚25w。

凭借上述方法,我在资本允许的情况下,足可以把我的APP全部托到排行榜前列。请问,有多少个中小开发者,在开发了一个软件之后,还有几十万的操作资金,可以冲排名玩?

因此,最后留下榜单上的,一定是资本雄厚的炒家。你花50w冲赔20w,我就敢花100w冲赔70w。只要我能够将你们全都拖垮,在总排名等各项排行榜上遥遥领先,我就有希望在未来实现收益。其实这就跟花钱买商铺差不多了,潘石屹的soho为啥卖的那么好,几十万上百万的资本家们砸下去,就为了一个长期的好位置,可以慢慢挣回来为后代颐养天年。冲排名,也是一个道理。这种炒作,必然是越炒越大,越到后来越触目惊心,暗战升级。前期只需要几十万就能炒起来的排名,到后来可能代价是上百万。只要是,这个MMarket足够成功,这个炒作的资本就越惊人。

如果全中国的消费者都来使用的时候,那么一定只剩下几个大寡头在操盘了,因为资金量太吓人,一般人玩不起。

这个时候,你有新鲜点子又如何呢,资本家们知道你乖乖的会拿出来卖给他们。因为你自己玩,连排行榜前十页都进不去。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在于中国存在了超巨量的“僵尸”号码,而这些号码,在3G时代,可以不换号过渡成为3G号码。在这样非实名的前提下,任何现行技术手段,都无法确定谁是真用户,谁是真僵尸。而资本家们,当然可以操纵这个庞大的僵尸战队,形成高度垄断的地位。

MMarket越成功,APP垄断地位就越明显。

何况,很有可能,MMarket操作起来比当初更轻松愉快一些。因为理论上,为了和APPLE APP store看齐,移动也许会把定价权放给开发者。那么好,我冲排名的时候,把5块钱调成1块钱,这样我的操作成本下降了80%;而当我占据有利位置后,我把1块钱调回5块钱,这样我的利润增加了几乎500%。原因在于,前者为假消费,后者为真收入。

难怪乎我的领导最近挂的MSN名字是:“美国人发明东西,日本人把东西做好,韩国人把东西做坏,中国人把东西做到不赚钱”。在现有的局面下,不真正改变监督机制,做大手术,任何创新性的发展,一上线,准变味儿。多说一句,不仅移动如此,燃油税又何尝不是如此,未来要收的物业税,你又怎么知道不会成为资本家们新的大餐?

目前只是放出风声来,一些操作方法就已经齐备了,当真正9月份MMarket上线,具体的细则一定是被研究的透透的。而一个仅仅只有辛辛苦苦做1-2款有创意的软件的中小开发者,哪还有脑子来研究规则,哪有资金来与之抗衡?因此,还是如同开头所说,该干嘛干嘛,这不是你能玩的游戏,中小开发者请止步。踏踏实实的,几千块钱把你的软件卖给大公司,然后回去打工吧。鸡生蛋,蛋生鸡的梦,少做。

一个简单的事儿,说的有点罗嗦,抱歉让您多点鼠标了。OK,收工,睡觉!

Tags: , , , , , , ,

星期四, 06月 4th, 2009 行业观察 没有评论

行业原罪的背负者:向SP人致敬

作者:陆征

本文为个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及作者,谢谢。

这个话题想写,由来已久。这个话题一直不太敢下笔,是因为不知道写出来会有多么沉重。而且很多人从各个角度谈过了,老生常谈,不知能否谈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今天要谈的SP人,不是SP行业的大佬,而是在大佬手下,努力干活养家糊口的一批人,一大批人。

进入互联网行业以来,虽然真正亲自操作sp业务的时间很短,但是坦白讲,既然个人所在公司经营sp业务,个人从公司获取的收益,当然也或多或少,受益于sp的贡献。

我一直在说,中国的无线互联网是个政策市,其实,这一点是理解所有行业逻辑的根本。从再大环境一点来说,自从邓爷爷号召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先行闯关,30年的发展之后,经济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远把政策和上层建筑的发展速度抛在了后面。这种经济与上层建筑的倒挂,不仅仅出现在无线互联网行业,也出现在各行各业。

由于这种倒挂,政策与实际情况的不匹配,必然诞生了一个大范围的空心层,而先行者们,自然会利用这个空心层,利用政策管理落后的现状,来牟取超乎人们想象的利润。SP行业,大抵也符合这个规律。

但是,大概也没有哪个行业,会受到媒体如此的关注,会因为这种操作而名声拖累到如此地步。315曝光,行业整顿,SP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当SP人因为搜刮了每个人一块两块而抬不起头的时候,房地产这个让无数人陷入长达几十年负债的奴隶生涯的行业,却产生了无比灿烂的光环效应,成为了媒体中的明星,让无数国家级的专家学者都嚷嚷着救助他们。

你能平衡么?我反正不能。看看所谓高薪的一批SP人,现在不也很多人成了高额房价的牺牲品么?都说不能五十步笑百步,但是五十步的人被鄙视了,百步的人却成为了明星,是什么道理呢?

而且行业内所有人都不可否认一点,是SP人真正成就了中国互联网行业,是真正意义的互联网“民族企业”救世主。没有sp,在没有网络游戏的时代,中国互联网必然被外资企业全线攻陷。

在以前公司工作期间,一位做sp的同事(众所周知的原因,不方便透露姓名)就曾经很诚恳的对我们部门(我们是做无线客户端的,面向未来发展的)说,你们就好好做内容做发展做未来,挣钱的事情我来搞定。

话虽然简单平凡,但是其中滋味,大概也只有行业内的人能够完全领会。这种贡献,带来了整体的发展,但是牺牲,有多少人能够看到呢?

当年也曾经短暂的参与过一些SP的推广工作,但是终于选择还是离开这个领域。原因并非我伟大到每日夜里饱受良心谴责,而是我因为私人发展的考虑,发现做SP太习惯简单的操作,实在是学不到任何可持续的技术。不怪个人不好学,而是所有SP人都知道,找漏洞才是关键,挣用户的钱的关键,不在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逻辑奇怪吧?但是的确如此。

难怪上方论坛里面的一位做SP公司BD的朋友感叹:现在终于知道为啥SP的BD工作不好做了,我们一直在干坏事,能好做的了么!

但是做坏事,好处又有多少呢?前面已经说了,即使多收了三五斗的人,也要为自己的房子债务买单。而且因为一直以来从事简单劳动,知识结构已经断层。在我所在的一个产品经理群当中,很多互联网公司招聘产品经理的时候,已经开始加注:一直做SP项目的产品人员除外。

一群为互联网行业做了贡献的人,正在面临被互联网抛弃的现实。而从05年以来的整治开始,行业漏洞越来越少,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时至今日,很多没有离开sp的朋友们,和刚刚进入sp的朋友们,每天面临行业可能不复存在的风险,不仅可能失业,而且可能失去谋生手段的困境。

不可否认,这里面,有sp人自己的贪婪作祟,但是作为打工者,有谁不想多挣一些呢?我们也许更应该反思,如最开始所提到的,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个行业的畸形发展,到最后,又应该是谁应该为这群结构性失业的人群负责?

与一个sp的朋友聊天,谈到有些sp人已经离开了,现在开着小的宠物店,过得还不错。但是也还有一些人,仍然在有今天不知道明天的经营着sp最后一点“暴利”。

面对sp朋友,我想说,尽早发展自己的其他技能,接受可能面对的经济断层可能性,让船整个被风暴摧毁的时候,自己还有上路行走的能力。

而面对整个行业,可能更希望的是,有所改变。或者是,打破垄断资源,实现完全的竞争,让所有的行业参与者用明规则而不是潜规则说话。当然,这个想法有点幼稚,现阶段不存在太大的可能性,大环境并非一个行业所能改变。

那么,较为现实一点的,是让垄断者负担起垄断的责任,不要把利润留给自己,把难题留给市场。在眼前的政策结构之上,任何放任都只会让新的空心层出现,放任资本的贪婪,并造成所有参与这个行业的人的阵痛。

想当年,看到父母一代,因为国企破产的风潮而结构性失业,心中惶惶然;今天,也目睹着身边的行业,时时刻刻有可能因为行业的规范清盘而让一大批人走向未知(其实现在已经是进行时态)。真切的希望,这群未知的人,不要继续跳跃到下一个空心暴利行业,为了自己的良心计,为了自己的长期发展计,回归良性的产业。当然,前提是,良性的行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

今天,写下此文,向所有SP人致敬,不仅仅因为他们客观上为整个行业做出了贡献,不仅仅因为多数的人还具有未泯的良心,更因为他们是从属于更大的力量之下的最后牺牲者。与股市崩盘一样,最后接盘的人,用自己的努力,为更大的发展买单。还更因为,当其他行业的从业者,因为面临这种僵局,而饱受社会同情的时候,只有SP人,还要承受社会舆论的唾弃和“活该”的评价。

祝所有SP人,都能找到稳定的未来,让你们身后的家人、孩子,都可以有一片更好的蓝天。

Tags: , , , ,

星期六, 04月 25th, 2009 行业观察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