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无线泛舟–陆征的博客

移动互联网从业者,移动终端钻研者,行业观察者与实践者。欢迎同行邮件交流:luoluorain#sohu.com

无线

无线产品运营之:第三方产品团队演进记

作者:陆征

本文为个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及作者,谢谢。

近期在一些朋友要求下写了一些行业的分析文章,虽然有人叫好,但是其实距离个人实际工作内容上还是有一些距离,难免有不少外行话。今天,还是想回到产品规划这个话题,借我在创世的一些工作经历和感受,和产品的朋友们进行一些交流。

尴尬的起步:学习与摸索

从头谈起,就不得不谈我所在公司创世互动的核心业务方向。创世互动从创立开始,就是一个以输出手机客户端技术的公司,公司整体团队的技术导向非常明显。这种团队结构和初期接触的项目关系很大。创世互动最开始的项目,主要是与移动、微软、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巨型公司合作。有这样级别的客户,一方面说是幸福的,因为合作方都非常规范,很少会提出“过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不幸的,因为巨头们对公司未来战略及产品规划是非常有条理的,所有的产品铺设,都是建立在充分调研、评估和细致规划之上的。何况它们本身就是手机平台领域的专家,因此带有强烈的主导性色彩。这个时候,作为接包方,更多扮演的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无论是技术实现还是产品实现,都要在对方的要求和监督之下进行。

这个时期,作为一个产品人员可以说是容易陷入一种个人价值失衡之下,这种失衡怕比任何非第三方公司的产品人员更容易。因为你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甚至于很多时候的主要工作只在于合作项目合作后,进行一些相应的服务文档撰写工作。这个时候,创世的产品团队,除了可以从与大客户合作过程中的一些文档中学习对方的思路之外,只能依靠自有项目的探索,才能接触到产品全流程的操作,保持个人对产品的敏锐性。

艰难的蜕变:在合作前期寻求角色转变

随着公司的发展与壮大,以及合作大客户的角色转换,创世产品组迎来了一个逐步表达自身价值的时机。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合作的巨头们,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和企业成本高昂和结构臃肿,导致对市场敏感度逐步下降,对利润形成致命的威胁,自身就开始寻求变革和拆分调整。以中国移动为例,将核心战略归入移动研究院,而将运营权,转移到卓望这个子公司,以求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诺基亚和微软等巨头,也在积极的将更多的流程转包给自己生态系统上的合作伙伴们,不再大包大揽。因此,创世互动作为很早就与他们建立合作的第三方合作伙伴,迎来了转型的良好契机。凭借多年积累的执行技术经验,创世互动首先在技术层实现了多项终端技术的突破,取得了合作方的信任甚至是刮目相看,给予了更大的权限。因此,创世互动开始经常性的出现在巨头们战略与运营的中间层,作为一个重要的“关节”,平衡着双方的磨合。

而随着多项目的发展,巨头们很多产品的小演进,从战略层开始一步步推送到运营层,越来越不符合效率的原则。这必然要求运营层拥有自主改进权限,给予运营层更多的授权。在改进过程中,创世互动也开始积极扮演一种技术与产品的支持者角色。作为长期为战略层服务的合作者,创世团队有着运营层非常需要的思路和敏锐度。因此,在和巨头的合作上,创世互动的产品人员,开始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路,开始有机会自发的进行中小产品的规划和提议,帮助运营层进行产品线的扩展,提升运营效果。虽然仍然停留在幕后,但是毕竟这个时期开始,产品团队有机会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转变的开始。

突破的契机:随着3G发展证明自己

真正的发展机会,是伴随着近两年3G的升温而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多领域的融合风起云涌。移动通信和网络技术,开始对传统互联网、电视广播网乃至一些实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前提下,这些领域的知名公司们,开始了对新趋势的投入,纷纷成立无线事业部,力求在新的时期不会掉队。

在这个时候,这些新领域的公司不少也开始成为创世的合作方,鉴于很多仍然处于合作阶段,因此合作方名称暂不适合公开。而合作方的范围扩展,对创世的产品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是合作方的要求,推动了产品规划输出的发展。

最开始,很多合作方虽然没有无线领域操作经验,但是还是有很多自信,仍然愿意利用原有的思路进行操作。但是,当他们的需求下达后,直接面向创世的研发项目组时,却出现了太多的需求不明确乃至不可实现的问题。在多次出现类似问题后,双方都发现了这个弊端。因此,“迫不得已”,大家在下一步合作中,选择更多的从前期就开始交流,确认合作需求的问题。这个时候,产品人员也终于有机会,和售前以及研发人员一起,参与到这个交流过程中来。协助理解对方的战略目的,确认其产品的发展周期,确定开发阶段,并基于自身对手机终端的理解向合作方提出一些实现方式的建议。

随后渐渐的,产品人员开始和公司售前人员一起,加入到了很多合作的初期洽谈过程,在报价阶段就已经开始积极介入。这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合作方的想法能够切实顺利的实现,另一方面,也为公司的项目团队阻挡了可能的困扰。因为多数研发人员,哪怕是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研发leader,仍然相对缺乏和合作方沟通的耐心,而且过于技术化的交流方式,往往容易让一些非技术主导公司的合作方听的云里雾里,无法达成共识。这个时期产品扮演的解读者角色,更能适应合作的需要和节奏,也让合作方体会到了第三方产品团队的价值所在。

随之,这种洽谈方式也进一步扩展到与传统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因为我们发现,由于无线客户端领域仍然是新兴领域,传统互联网合作方的产品人员,多数是有着较为丰富的传统互联网经验,而对手机领域特性缺乏经验。这就造成了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容易在产品规划时候以传统互联网思路为指导,出现了很多“认为可以实现但无法实现”、“可以简单就实现却采用了非常迂回方式实现”的问题。

而且,不得不说,由于无线部门属于这些合作方的新部门,本身的价值未得到充分证明,有时候内部推动难免会听到不少质疑的声音。而其内部产品人员向上提议,还面临着自身管理层的否定。而这个时候,我们的产品介入就变得非常及时,由于我们多年的成功大项目实施经历,可以相对容易的凭借过往经验和数据,得到合作方管理层的信任。而这个时候我们提出的意见,充分结合了自身研发团队的经验,不仅对方愿意采纳,而且也具有确凿的可实现性。而且在很多时候,我们也帮助合作方的产品团队,支持他们的意见,有效解除了他们尴尬的地位。

而一些未设置专门的无线部门的公司,在明确了产品规划的重要性之后,也开始在合作协议中,加入了产品规划的购买计划。这一点,对于我们产品团队,具有非常不同的意义。产品规划开始明确作为双方合作计划的明确一环,表明了产品组终于从纯粹的支持部门,变成了一个输出部门,直接为公司贡献着价值。这,是多年来,团队所有成员共同努力,换来的信任与价值。

未来的展望:路在脚下,不敢止步

现在,创世互动已经在产品规划(将合作方战略转化为具体产品设计规划)和产品设计(终端界面设计和用户交互设计)两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并逐渐完善着体系,努力将原有的“开发-移植-测试”链条,扩展为“规划-设计-开发-移植-测试”的链条,帮助公司实现了更大收益的同时,更好的体现产品团队的价值。

在未来的计划中,产品团队也将更主动的增强合作运营方面的努力,凭借对整个产品良好的把握,更多的与合作方一起,为缺乏无线产品运营经验的伙伴们,更好的实现产品的用户和收益目标。争取在链条的后端,再加入“运营-服务”两个重要环节,以实现作为第三方产品团队的全流程介入,更多的贡献团队价值,也为公司实现从单一技术输出,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变提供重要的内部支持。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创世产品团队这几年努力过程做的一个小结。很多时候,发展需要时间,突破需要契机。很多团队价值的转变,来自于大环境的变化和合作方的发展。与其说是产品团队主导着改变,不如说是跟随着改变。只不过我相信,虽然主导更能体现控制力,但是跟随未必就没有大智慧。

希望有志于无线客户端产品的同行们,未来有机会加入我们的团队,一起为下一阶段的目标共同努力,实现公司价值的同时,也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如果你现在也在第三方的产品团队,也处于以上我所提到的几个阶段之中的一环,那么希望这篇文章,对你会有帮助。

Tags: , , , , , ,

星期一, 06月 8th, 2009 产品运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