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无线泛舟–陆征的博客

移动互联网从业者,移动终端钻研者,行业观察者与实践者。欢迎同行邮件交流:luoluorain#sohu.com

移动MM

移动MM,还可以做到更多

作者:陆征

本文为个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及作者,谢谢。

移动MM上线了,至少行业内的人们,还是很期待的。去网站转了一圈,发现网页的确是有些过于简单,而再转到各个论坛,批评的声音果然第一时间出现了。

先贤告诉我们,要时刻心存善念。故此,对新生事物,我认为也应该更多以善意的态度来观察。因此,虽然出现之初,MM表现的并不尽如人意,我还是看好其潜力。当然,潜力高最后没有兑现的事儿,比比皆是。那么,MM,又应该如何兑现它的潜力呢?姑且一议,当作抛砖引玉。如果能有只言片语能对运营者有益,也可聊以自慰了。

谈发展不能不谈目的。MM的目的是什么?究其根本,无非还是想要在未来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并进一步扩大自身营收规模。

摆在移动眼前的最大问题,就是3G用户发展缓慢的问题。想让用户增长,就要诱惑用户买新的手机。想要用户买新的手机,就要有吸引用户的应用。对应用开发者而言,赚钱是目的;对用户而言,便宜实用是目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其增长才有可能。MM提供了一个机会。为了争取到这个机会,有几个需要做的前提条件:

第一,计费方式更为灵活。目前虽然自主定价,但是只是单一的下载按次计费,远远无法满足很多软件需要的收费方式的多样性。按月、点播等标准接口的提供,才能给软件赋予更多的活力。以游戏为例,无论是游戏包月,还是进一步在游戏里面购买道具等,都能够顺利进行。

当然,会有人担心恶意扣费问题。但是原有2G、2.5G的管理经验,会帮助移动少走弯路。只要软件规范制定的好,配合严格的审核机制和杀一儆百的监管措施,是可以逐渐杜绝这种现象的。

第二,更灵活利用流量免费。目前移动采用限流量包月的套餐来操作,借鉴互联网的经验来看,资费还是偏高。而3G网络,网络流量资费更是尤其显得高。

但是,这种套餐方式,其实完全可以保持不动。把相应的优惠,和MM的联网软件联系起来即可。在MM之中订购的包月联网软件,用户在交纳软件的包月费之后,即可免除使用该软件时产生的网络流量费。

这种操作方式,等于为现在苦无盈利模式的无线客户端行业提供一针强心剂。大量有用户基础,但是挣不到钱的软件,一定愿意加入MM的计划,让自己的用户变现。为了防止恶意竞争,只需要对联网软件的包月费定价的底线做一个限制即可,拒绝0定价。这样,用户如果只有单一产品功能的需求,只需要使用该软件即可。客观上,这虽然分化了部分包月需求,但是长期来看,用群狼战术,利润可能会比以前更高。

而且,这种救软件厂商于危难的行为,当然并不应该是没有条件的。凭借移动庞大的用户基础,我让利给你,让你每月有成百上千万的收入,你自然有必要给我签一个独家授权协议,保证你的软件不会重复部署在其他运营商那里。这样,也就客观的打击了对手的阵营,限制了别人的发展速度。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移动都还拥有其他两家无法比拟的用户数量。

更长远的来看,因为软件厂商从移动这里挣到了钱,那么这些人对移动3G业务的兴趣和支持力,就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了。移动新推的定制手机,也不会为软件不够丰富而担心了。发动群众,永远不会错。只要,移动将3G网络的定价规则,和目前2G定价规则一致即可。那么,更快的网络,同样的价钱,已经体验过的众多优秀产品,就构成了用户购买移动3G手机,加入移动G3网络的动因。

第三,鼓励软件厂商成为增值业务渠道商。除了包月这一单一收入模式,显然还可以用更多的东西把软件商绑在一起。移动的彩信、彩铃、全曲、手机报等等,都可以按照一定分成比例,给软件开发商提供接口。这样,软件厂商增加了收入模式,而这些增值业务也扩大了渠道,进一步增加了营收规模。而显然,很多业务形式,例如音乐或视频,只有跟终端紧密结合,才更具用户吸引力。

我个人认为,做到以上三点,移动的MM才真正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当然,问题也不是没有。例如:如何和自有发展业务(例如飞信、pushmail等)进行平衡,做好苹果已经在做的相应的准入限制;少部分软件可能占用了大部分带宽,如何利用分成的杠杆进一步控制等等。但是整体来说,应该是弊大于利。虽然这样的发展思路可能变化会打破很多既得的利益平衡并且增加很多的工作量,但是应该尚可操作。

以上,就是我对MM发展的一些小看法。考虑到这只是个人这两天来的一些零散时间的思考,难免有很多考虑不周的地方。非常欢迎大家指出其中的漏洞和问题的。总之,如果既对运营商有利,又能够让广大从业者都能有一个良性的盈利空间,是我愿意看到的局面。

Tags: , , , , ,

星期五, 08月 21st, 2009 产品运营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