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无线泛舟–陆征的博客

移动互联网从业者,移动终端钻研者,行业观察者与实践者。欢迎同行邮件交流:luoluorain#sohu.com

营销

谈谈两款饮料的产品营销问题

作者:陆征

本文为个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及作者,谢谢。

自从认识了做食品行业市场的朋友以后,大致了解了一些该行业的具体操作方式。今天随便聊聊两个饮料的营销问题。

第一个是果缤纷,百事旗下的一个低浓度果汁饮料。其实产品的切入点还不错,以果粒水果+口味混搭为卖点,本可以切割出一个明确的市场。但是看到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古天乐的广告。认为这个广告的诉求有点问题。广告中古天乐扮演一个花痴男人,将两款果缤纷饮料幻化成了女人,最后被提醒之下,仍然花痴的说,“两款我都要”。

应该说,这个广告带有很强的性暗示,以当前对google中国这么严格的查处强度来说,这个广告应该停播。但是先不说这个,就说一个这样特点的果汁饮料,最大的消费受众应该是青年女性,而男士相对口味单一,且消费习惯顽固,并且整体人群无果汁饮料消费的倾向。但是这个广告,却是将饮料比拟女人,强调饮料的诱惑,这是一种对男性叙述的语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遭受的一部分性格较为独立的女性的反感,会认为它带有歧视女性,男人左右逢源的印象。本该对主力消费群体加以诱导,却忽略受众,而且有太强的不良倾向,难怪这个饮料到现在也没什么人关注。目前这个广告在各个电视台黄金时段频繁出现,曝光率并不低,可见是百事一个主打的系列。但是广告诉求不改变,怕是难有收效。即使有一定销售,也是包装和地面渠道的功劳。

建议:保持当前媒体曝光频率,但马上换广告创意。

第二个是啤儿茶爽。应该说这个饮料进入超市渠道很久了。但是我观察了一下,购买的人非常少。不仅名字拗口,包装类似可乐,而且不知道它到底是干嘛的。某次实在无聊,尝试了一下它。发现口感有很明显的啤酒味道,虽然略清冽一些,但是既然不含酒精,很明显是为了替代啤酒而来。如同零度可乐、清怡以无糖让爱喝可乐但怕长胖的人找到了借口,本应该为爱喝啤酒但是不能碰酒精的人所追逐。但是事实是,根本毫无反响。

问题出在,它的定位,居然是时尚茶饮料。谁见过啤酒味道的茶么?谁有将啤酒和茶混合在一起喝的习惯么?难免是两边不讨好。所以命名和产品定位,首先出了问题。

接下来,一个本应该替换啤酒,成为饭馆、夜店人群替换用饮料的饮料,在超市无所不在,拼命的做终端促销,却没有在开车人群中以及当前越来越重要的饭馆、夜店渠道中做一点工夫,白白浪费了其产品重要的一个营销特性。大概是娃哈哈自己的营销团队,还在做“茶”的春秋大梦呢。

当然,以它现在的包装,进夜店也是有点不现实。如此平庸的样子,会让夜店人群感觉逊的厉害,就连上饭馆,也只配小馆子。问题是,小馆子人群,不开车,不喝啤酒喝这个不过瘾的东西干嘛?

所以,对它的建议更多:换名字、定位,从新包装,重塑渠道。

相比果缤纷,啤儿茶爽的问题更多,前者只是具体操作环节的创意小问题,后者却是在产品设计前端就大脑不清晰。同样是失败,大概也体现了国际大品牌与国内所谓大品牌之间的产品营销差距吧。

闲扯结束,欢迎拍砖。因为我并不相信这两款饮料,现在能卖好,并且后者比前者投入产出比应该更差。所以,更希望有拿数据来拍砖的。

Tags: , , , , , , ,

星期六, 06月 20th, 2009 行业观察 没有评论

手机无线行业生态链系列观察(2)—手机终端混沌乱世,nokia盛世危言

作者:陆征

本文为个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及作者,谢谢。

说过了操作系统,马上进入上游,手机终端。

其实手机终端涉及的公司,本身还存在细分的可能,因为包含了手机设计公司(内部设计)、工业设计公司(外壳包装盒等设计)、手机主板商和手机芯片商(硬件商)、手机集成制造商、手机渠道商等。我们普通大众所关注到的手机大亨,例如nokia、索爱等,其实更准确应该是一个手机集成制造商,虽然它们因为规模较大,也会参与一些设计标准的制定,并且对手机销售渠道有很大的话语权。

今天所关注的,也是这些大众心目中的巨头所在的领域,因为毕竟他们的市场销售额最高,至少在目前还在终端领域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nokia目前仍然独领风骚,索爱、三星、moto紧随其后,余下的市场则不下上百家,当然也包括了这两年引发了“山寨文化”的山寨手机们。市场格局现在与其说清晰,还不如说下定论为时尚早。因为真正洗牌的时机,还并没有出现。因此,我称其为混沌,下面会具体说明。

终端核心竞争力之我见

作为终端,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说品牌是第一竞争力的,纯属扯淡。什么叫品牌,大家喜欢你,才认为你是品牌,否则屁也不是。

决定终端价值的,我认为有两点,1,工业设计能力;2,营销服务能力。

第一点工业设计,其实也是很明确的。大家购买你手机,冲得就是你的外在价值,无论是全钢外壳,还是超薄机身,又或者是超大高清屏幕,还是XY轴(未来可能还会有Z轴)全触屏设计,除了方便使用,工业设计还决定了制造时尚的能力。IPhone的成功就是工业设计的成功,加上一小部分积累很久的操作平台运作能力。但是后者,只是提供给苹果衍生收益的能力,真正打动消费者的,还是工业设计。

手机作为日常消费品,必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足够的个性,而不会完全像PC电脑乃至笔记本电脑一样,保持呆板的造型。

因此,如何在方寸之间,积累更多的工业设计元素,如何掌握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工艺,是最具备核心价值的事情。但是毫无疑问,任凭你再大的巨头,也很难最终控制最牛的工业设计团队。工业设计,从社会分工来讲,也必然会崛起很多第三方公司,专精在外在设计之上。而现在其实,已经有类似的趋势,这个细分领域,已经有不少公司存在。

第二点是营销服务能力。这一点,拼得就是渠道与经销商制度的执行力,以及对售前售后等服务维修体系的相应能力。在这一点上,本土化作战,逐步深耕,乃至利用三四级渠道农村包围城市,有很多伟大的故事可以讲。但是今天毕竟谈的不是营销话题,我只说,这一点上,我认为天语是国内本土企业做的最好的,它的“贸工技”思路,一旦时机成熟,只要不犯错误,保不齐成为下一个联想电脑。

也正是如此,只要掌握了前瞻性的工业设计加上足够的营销执行能力,手机领域的耐克一样的轻公司,一定会成为未来的大趋势,占据最强势的份额。因为,手机这个领域,可比鞋标准化的多。

硬芯片的软竞争和标准化时代

可能会有人问,你怎么能够去忽视手机硬件芯片这一块呢?难道你不认为它们也很重要么?的确,我认为他们不是终端竞争力的关键。道理如下:

第一,大家是买手机,不是买硬件芯片。手机第一个销售诉求,是告诉大家外观如何如何好,第二是告诉我们是正规厂家,维修方便便宜。随后,我们还可能会告诉消费者,对了,我们的手机能上QQ!

因此,普通消费者根本不会关心你的硬件实力。而真正的发烧友,其实更多是关心手机的具体实现能力。而这个实现标准,与其说是硬件芯片决定,不如说是手机操作系统和应用开发商一起决定的。这部分人,会想买电脑时候一样,关心你是跑的起xp还是vista,关心你是否能玩魔兽世界。所谓硬芯片,其实还是软竞争。

第二,硬件芯片终将标准化。早就有业内人士提出畅想,早晚有一天,我们的手机也会成为PC一样的组装市场,可拆卸主板、CPU,再装个壳了事。妨碍最终标准化的,一个是硬件发热量,一个是电池续航能力。当这两点得以解决。intel inside的手机将不再是梦想。到时候,除了品牌机外,一定会诞生出一个更大的市场,兼容机市场。普通用户买零件组装手机的时代,并不会特别遥远。

当标准化出现的一天,当前的feature phone将很难有更大生存空间,变成彻彻底底的小众的乐趣。当然,除了手机这个名词之外,可能会有上网本等其他超便携品类的出现。兼容机市场,那是拼价格的地方,无需多谈。而那时候想要主导品牌,除了独一无二的外观和牛逼的服务能力,请问你还有什么其他能力卖上比别人更高的价格?

这才是为什么,我说手机终端市场乃至超便携终端市场,格局远远没有定论。现在的巨头,没有听说过谁对芯片比intel有研究,终将失去对核心芯片的控制权。这一点,PC市场已经告诉我们原因了,无需多谈。

这也才是为什么,nokia一直窥探操作系统和终端应用(巨资买了GPS公司)。这也才是为什么,我说天语的未来,可能成为it行业的一个新巨头。当然,未来手机领域的dell,也是可以想象的。

未来手机终端领域,真正挣钱的无非是一批掌握设计能力的小型公司,它们利润率最高;另外就已经不是it的事儿了,都是贸易型公司在比拼销售和服务,跟卖裤子没什么区别。销售额很大,利润率很低。
但是看看吧,现在的几个巨头,有谁具备了超一流的工业设计积累?有谁能甩下现在特定时期的公司架构包袱?现实是残酷的,新的游戏规则成立之日,就是行业洗牌的开始。历史告诉我们,总有几个公司可以顺利突围(包括转型),也总有几个公司成为了历史的云烟。数一数,Nokia、索爱、LG、moto,你最想干掉谁?

Nokia的盛世危机

最后,多谈一句nokia与symbian,也大胆预测一下nokia的危机。如果以上假设成立,那么作为一个延展上下游的一体化公司,与其说是强竞争力,还不如说是自缚手脚。虽然现在绝对领先,但是危机早已很明显。

首先作为操作系统,当然想插到很多手机品牌里面,成为手机平台的windows。但是你symbian作为nokia小弟,直接是与我们竞争的对手,我们怎么能确信你不会拿二等系统给我们使用,并且利用你们的系统来达到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作为手机厂商,nokia这一点做的其实已经很明显了。无论何时,都是最先把最好的技术留给自己最新发布的手机。N95发布,要是最牛的;N97发布,系统当然也应该是最新的我先来用。这一点上,它永远无法做到如同微软一样的大气。为什么?眼前利益的需要。眼前利益不保证,董事会就把我ceo干掉啦。

另外,nokia作为手机厂商,应该有足够的包容力。但是你自己的孩子是symbian,还挺孱弱。你自己都不用,你去用windows平台了,那谁还用你的symbian啊?你自己都不看好啊!于是乎,无论别的操作系统多牛,nokia毫无选择余地。

这种体制问题,加上上一篇文章提到symbian本身的问题,可以明确的指出,现在的nokia+symbian,很可能是未来双输的一个局面。symbian变成了你一家的游戏,市场份额不断被更具开放性的微软和其他系统侵蚀。nokia要不壮士断腕,要不就只能沦为一个iphone的小众狂欢。

这就是,nokia不尊重上下游生态链的规则,妄想吃掉整个链条,最终是只能给自己挖坑。

当然,以上言论,我只是个不负责任的评论者,毕竟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今天谈到的硬件一块儿,我只是旁观者而非深入操作者。说的对与错,欢迎大家一起争论评说。结论只有未来才可以验证。

下一次,开始谈论手机软件应用领域,一个我相对更熟悉的话题。

Tags: , , , , , , , , , ,

星期日, 04月 19th, 2009 行业观察 没有评论